{{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策略聯盟平台新上線
Welcome Uni asia plus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從糯米酒到除蟲習俗,一次看懂在地文化
在越南經營事業,若能理解當地的節日習俗與文化脈絡,
無疑是與員工、客戶建立連結的關鍵一步。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越南人也過端午節(Tet Doan Ngo),
但這個節日在越南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味道與氛圍,從吃法到意涵都與台灣大異其趣。
端午節,越南人叫它「殺蟲節」?
在台灣,端午節的主要意象多與屈原、龍舟賽與吃粽子有關。
但在越南,這天卻被民間稱為「殺蟲節」,
象徵清理體內的毒素與寄生蟲,以順應炎熱的季節變化、保健身體。
據說只要在這天清晨空腹吃些發酵的糯米或酸性水果,
就能「殺蟲驅病」,保一整個夏天無災無病。
這樣的觀念看似傳統,卻蘊含著當地人對自然節氣的敏感與生活智慧,
與華人文化中較重視歷史紀念的角度頗為不同。
沒有龍舟,有的是糯米香與夏日酸甜
越南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龍舟比賽的熱鬧場面,
但從餐桌上的變化,也能感受到濃濃的人情味。
最具代表性的傳統食物,是一種帶有酒香的糯米酒飯(Com Ruou Nep)。
這道料理是將糯米蒸熟後撒上酒麴發酵,
吃起來微甜帶點微醺,據說早晨空腹吃下,可以「殺蟲驅濕」,
是每個越南家庭端午節早上必備的小碗美食。
與台灣以粽子為主角的端午餐桌不同,
越南北部則會準備灰水粽(Banh u tro),
一種以鹼水泡過的糯米製作的清淡粽子,通常不包餡,
吃起來滑嫩涼爽,有助消暑。
在南部地區,有些家庭則會準備烤鴨或燒豬,帶有更多的地域特色。
此外,端午也是越南市場裡水果最繽紛的時節。
李子、荔枝、芒果、酸橙等時令水果擺滿了供桌,
也成為人們餐桌上的天然「解毒劑」。
這種吃法與台灣的粽子與甜湯相比,更接近一種食補與調理的概念。
不只吃,還要淨身與驅邪
在部分越南鄉村,端午節早上還流傳著一些古老的民俗,
例如採集香草來煮水洗澡,或用艾草蒸氣熏身,
藉由植物的氣味來驅寒祛病。
門口也會掛上艾草與符紙,象徵保平安、避邪氣。
這些習俗在現代都市中逐漸簡化,但在許多家庭仍然保有基本的形式。
與台灣以家庭團聚、吃粽子為主的過節方式相比,
越南人在這天更強調身體與空間的「淨化」,
顯得更貼近民間信仰與自然療法。
在越南的大城市中,年輕人雖然不再像上一代那樣隆重過節,
但仍會以輕鬆的方式延續傳統:
早上買一份糯米酒飯當早餐,
或在社群平台上分享一張媽媽準備的端午水果盤。
這種「簡約過節」的方式,與台灣年輕人只吃粽子、不划龍舟的現象頗為相似。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的端午節並非國定假日,
當天大多數人照常上班上學。
因此,節日的儀式多在清晨或飯後簡單進行,既不耽誤工作,又能維繫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