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曾長達超過三個世紀(1565–1898)為西班牙殖民地,

這段歷史深刻地塑造了其語言、宗教與文化氛圍

如今,當台灣企業與品牌加速進軍東南亞市場時,若要成功打入菲律賓這個人口超過1.15億的消費市場,

理解其歷史文化遺緒已成為品牌溝通策略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語言影響:不只說英語,還有西班牙語的影子
雖然菲律賓官方語言為英語與他加祿語(Tagalog),但西班牙語對當地語言的影響依舊根深蒂固。

根據菲律賓語言委員會(Komisyon sa Wikang Filipino),

現今他加祿語中約有4,000個詞彙源自西班牙語。

例如日常常見的「merienda(下午茶)」、「fiesta(節慶)」等詞,

常被本地品牌如 Jollibee 巧妙融入廣告語言中,以引發情感共鳴。

對於來自台灣的品牌而言,靈活運用這些語言特徵,有助於建立文化親切感與品牌辨識度。

 

 

節慶文化:品牌參與的絕佳時機

圖片來源:Ralph Llanos
 

菲律賓是一個「節慶大國」,根據2023年菲律賓觀光部資料,

全國每年舉辦的大小節慶活動超過42,000場,其中多數源於天主教傳統與西班牙文化。

舉凡宿霧的 Sinulog、呂宋島的 Pahiyas,每逢節慶人潮湧現,

不僅為當地注入活力,也為品牌創造高度參與的行銷場景。

許多國際品牌便選擇贊助或配合推出限定活動,成功強化消費者對品牌的好感度與認同感。

 

生活美學:色彩與情感的視覺語言
西班牙風格的建築、宗教藝術與熱愛鮮豔色彩的審美觀,深深影響菲律賓民眾的日常生活。

根據 Kantar Philippines 於2022年發布的調查,

有6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偏好「歡樂」「溫暖情感」風格的包裝與廣告設計。

這代表北亞品牌在進軍菲律賓市場時,宜避免冷調極簡,而應採用色彩豐富

視覺飽滿且具在地文化感的設計,才能引發消費者的注意與共鳴。

 

以文化為橋樑,拉近品牌與人心的距離
菲律賓市場充滿潛力,但文化複雜性也高。

對於台灣企業而言,若能以「在地人的視角」出發,

從語言、節慶到生活美學,深入理解西班牙殖民留下的文化肌理,便能在品牌溝通上佔據有利位置。

 不只是搶攻市佔,更能建立長遠且具有文化共鳴的品牌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