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抖音在越南快速崛起,成為推廣產品與品牌的主要平台。

特別是直播帶貨模式吸引了眾多國內外企業投入。

許多品牌選擇與 KOL(意見領袖)或名人合作,藉助其影響力推廣商品。

然而,在這波熱絡的行銷浪潮背後,也潛藏著不少嚴重風險。

 

風險案例:阮𠎇瑞仙與 Kera 軟糖風波

2024 年底,2021 年國際和平小姐冠軍阮𠎇瑞仙與 

CER 集團股份公司合作推出蔬果軟糖產品 Kera

她積極在社群平台上為該產品宣傳,強調 Kera 軟糖

「補充膳食纖維,三歲小孩與孕婦皆可食用」,並標榜其原料為天然成分。

然而,該產品隨後被主管機關鑑定為偽劣商品,

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

圖片註解:𠎇瑞仙加冕時與被逮捕時的畫面

2025 5 19 日,越南公安部刑警局正式以

「欺騙消費者」罪名對阮𠎇瑞仙提出起訴並執行羈押。

值得注意的是,阮𠎇瑞仙不僅僅是代言人,更實際參與了 Kera 軟糖的生產與經營

2024 12 月首場直播後,她主動提出簽訂廣告合約,

藉此掩飾自己身為創始股東的身份。

根據調查,CER 集團共銷售超過 13.5 萬盒 Kera 軟糖,

總營收接近 180 億越南盾,其中阮𠎇瑞仙本人就獲得近 70 億越南盾的佣金

 

這起事件引發社會強烈關注與批評。許多人質疑,

名人是否具備足夠專業能力來推廣產品?

他們與背後企業應負起多大程度的責任?

顯然,這類風波不僅損害個人形象,更可能對品牌造成信譽與財務上的嚴重損失。

 

當名人成為品牌的「引火線」

𠎇瑞仙事件為任何考慮使用 KOL 的企業敲響了警鐘。

在越南進行行銷時,名氣不等於信譽保障,也不是每位名人都適合擔任品牌代言人

 

為了降低類似風險,企業應審慎評估合作對象的背景與公眾形象,

嚴格控管宣傳內容,避免誤導消費者或違反法律,

同時確保所有行銷活動具備合法性與透明度。

一旦選擇與名人合作,品牌不應只看重其話題性,更要有承擔公關風險的準備。

 

在越南這樣一個高度競爭、變化快速的市場,

直播加上名人並非成功的萬能公式

對於有意進軍越南市場的台灣投資者而言,

深入理解當地消費文化與主動管理行銷風險,

才是建立長遠策略與贏得在地信任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