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在進場前必須查清楚的關鍵事項
我們原以為至少能免稅四年,結果報稅時發現什麼優惠都沒有
這不是個案,而是許多外資企業,

 

特別是來自台灣的中小企業,進入越南市場時常見的誤解。
越南確實提供稅收優惠,但並非針對所有外資項目一視同仁。

企業若未事前查證,就有可能面臨錯估成本、財務預測失準,

甚至錯過實際應得的優惠條件。

圖檔來源:Blue Ocean Realty


 

一、不是所有行業都享有稅務優惠
根據《2020年投資法》第15條與《企業所得稅法》第19條,

符合下列任一條件,才有可能獲得稅務優惠
- 投資於高科技再生能源輔助產業高科技農業等領域
- 設廠於經濟困難或特定鼓勵投資地區(依據《31/2021/ND-CP法令》附件二)
- 單一項目投資金額達 6,000 億越盾(約 2.4 億新台幣)或聘用超過 500 名員工
如果不符合上述條件,即使設廠於工業區,也未必享有任何稅務減免。

 

二、優惠條件需官方文件確認,不能只聽口頭保證
越南部分地方政府在招商時會承諾「享有稅務優惠」,

但這些說法只有在獲得官方書面批文時才具有法律效力。

企業必須主動向地方稅務局或工業區管理委員會申請、確認,才能納入財務規劃。

 

三、即使有優惠,也有時效與附加條件
常見的企業所得稅優惠方案為:前兩年免稅、接下來四年減半徵稅。

但企業須持續符合條件(如人力規模、再投資額度),

否則優惠可能被取消,並需補稅。

 

四、建議
對於有意投資越南的台灣企業,建議在選址或立項階段就:
1. 明確確認行業代碼地點是否屬於優惠範圍
2. 向當地主管機關索取或申請正式文件
3. 在未獲得確認前,切勿將稅收優惠納入成本估算或投資回報模型

 

投資的確是機會,但條件不能想當然。

掌握法規細節,才是台灣企業穩健進軍越南的第一步